機器人

我國實現大規模多類型無人無纜潛水器組網作業

作者:【未知】

2021-09-26 09:11:56 來源:科技日報  瀏覽量:

字號

我國實現大規模多類型無人無纜潛水器組網作業


       無人無纜潛水器,又稱水下機器人,是本世紀以來國際海洋工程領域發展的尖端技術之一,也是智能技術在海洋應用的典型體現。記者從9月23日舉行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無人無纜潛水器組網作業技術與應用示范”項目課題績效評估會議上了解到,我國已實現大規模、多類型無人無纜潛水器組網觀測與探測應用。


       項目負責人、浙江大學教授徐文告訴記者,當今動態海洋環境的研究已從大尺度、慢變過程發展到對中小尺度、快變過程的觀察。區域環境的動態變化對特殊氣候形成、災害條件產生、生物習性變遷以及實時戰區警戒等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但要滿足區域性、多變性、實時性環境觀測要求,需要具備寬覆蓋、人機交互與快變跟蹤能力,利用不同類型、不同能力的潛水器構成移動觀測網絡。


      據了解,歷時近四年,在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配套經費支持下,項目完成了“探索100”自主式潛水器,“海翼1000”與“海燕1000”水下滑翔機,“海鰩”“藍鯨”與“黑珍珠”波浪滑翔機的定型、改裝,制造了50臺套平臺系統。工作水深跨越100至1000米,使我國海洋移動組網技術從理論仿真研究進入成規模試驗乃至應用示范階段。更重要的是,2020年—2021年,項目累計完成了近四個月的海上試驗,參與組網觀測與探測應用的潛水器平臺種類和數量規模創國內外紀錄。


      “不同類型平臺、動態網絡條件下的移動節點聲學組網是一大國際難題,我們不僅成功提出了通信解決方案,還驗證了成規模的基于海面/海底信標網絡的水下GPS系統技術?!毙煳母嬖V記者,在項目支持下,用于組網的水聲通信機、水聲傳感器等重要水下裝備實現了從試驗樣機到成熟產品的轉變,進一步夯實了我國高端海洋裝備自主產業化能力。


      據了解,該項目隸屬于“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依托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天津大學、中科院深海所、中科院南海所、浙江大學、中船七一五所、中船七一O所、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等共同承擔。

工業電器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工業電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工業電器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工業電器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默認工業電器網有權轉載。
關注工業電器網微信公眾號
伊人久久国内精品,中文字幕av人妻波多野结衣,国产极品AV